智障兒童與健全兒童在身心特點方麵存在很大差異,各方麵的能力都可能落後於健全兒童。智障兒童的康複訓練主要包括六個領域:運動、感知、認知、語言、生活自理、社會適應。
運動領域指的是大動作或粗大動作,以及精細動作。大動作(大肌肉運動)包括人體姿勢及全身的活動。例如:抬頭、挺胸、爬、行、坐、站、走、跑、跳躍。精細動作指手和手指的以及手眼協調。例如:撿拾、翻揭、撚壓、旋開等。
感知領域包括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、觸覺、距離時間形狀知覺等。感知訓練是其它各種訓練的基石和開端。
認知領域是客觀事物的特性在人腦中的反映。認知能力包括注意和記憶、理解、判斷、推理等高級的思維活動能力。
語言領域指語言發音、語言理解和表達三個部分。具體表現為:手勢、姿勢、發音、懂話、學話直到書寫等內容。
兒童康複訓練生活自理指兒童在基本生活內容上的自我料理。如自己會吃飯、喝水、上廁所、穿衣服、穿鞋、戴帽、洗手、洗臉等。生活自理能力與生理的成熟程度有關係,但更主要的是依靠教育訓練培養。對智障兒童一定要訓練穿衣、吃飯、上廁所等自我服務能力,為長大以後自立自理,走向社會打下基礎。
社會適應領域指嬰幼兒的社會行為,主要指與人交往的能力。智障兒童由於思維障礙,而且大多數伴有語言障礙,交流困難,所以,必須盡早地訓練智障兒童與人相處和獨立生活的技能,為長大以後自食其力,擔任一定社會的角色打好基礎。
地址:成都市雙流區棠中路一段6號3樓
乘車線路:地鐵3號雙流廣場站下C出口
公交:S88路、S03路、SO9路、368路均在棠湖中路段站下
本站部分內容圖片來源於互聯網,如有侵權地一時間聯係管理員刪除,謝謝!